有不少人觉得5G的出现对手机的影响不大,5G的想象空间在万物互联等新兴场景。
对于前半句的观点不做评论,但后半句是毋庸置疑的,5G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新兴场景中的想象空间潜力巨大,其中车联网更是万物互联场景中的重头大戏,近年来一片火热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为车联网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造车新势力也打出了电动智能的概念,从电动到智能造车企业在打什么算盘?
“新能源电动”的金字招牌不再
在过去的两年中,新能源电动汽车企业似乎一直站在聚光灯下,在汽车行业中的话题关注度和热度如火如荼,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热情也在不断增加。
截止2021年1月1日,电动车巨头特斯拉的市值已达6689亿美元同比增长735.8%成为全球车企市值第一。
与特斯拉股价一起狂欢的还有一众国产造车新势力企业,蔚来市值达到759.81亿美元,小鹏市值为305.46亿美元,理想市值为258.78亿美元。
据数据显示,2020年特斯拉累计生产新车509737辆,交付499550辆;蔚来2020年交付43728辆,同比增长112.6%;小鹏2020年交付27041辆,同比增长112%;理想2020年交付32624辆,第四季度理想ONE交付14464辆。
新能源汽车企业股价一路上涨的原因是有产能的提升和销量的增长作为支撑,并且国内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购车意向也在增加,整体市场环境有利。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中国2020年汽车总销量2531.1辆,同比下降1.9%,其中新能源汽车2020年全年累计销量为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
新能源汽车在国内汽车市场销量减少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增长态势,“电动汽车”似乎成为了一块金字招牌,在资本寒冬的市场中熠熠生辉。
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中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汽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而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4.82%;广阔的市场空间等着更多企业开发,互联网科技巨头开始涉足汽车制造行业。
腾讯已是蔚来汽车大股东之一,阿里巴巴则持有大量小鹏汽车股权,百度也在1月11日宣布与吉利汽车合作组建“智能电动汽车”公司,这标志着我国主要科技巨头都已触及造车业务。
阿里巴巴在2020年11月26日也与上汽集团和张江高科共出资100亿人民币成立了“智己汽车”,据智己方说明:“智己”取自《周易》,意为智周万物,智者知己,“智己汽车”,寓意缔造人车共生的智慧出行新时代。
从百度与吉利和阿里与上汽的两场合作中可以看出,“电动汽车”已不再是唯一的方向,“智能电动汽车”才是他们合作的重点。
对于一众造车新势力而言,“电动”不是他们造车的唯一目的更不是终点,“智能”也只是他们宏图布局的开端。
“智能汽车”的重点在于自动驾驶,在5G和AI技术的加持下,自动驾驶的普及是一个必然趋势,国务院印发的《规划》中已提到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问题。
而且用户对招牌式的“新能源电动”这一营销点已经逐渐麻木,“新能源电动”带来的话题关注度和热度已经达到极限点进入了“第一曲线”的下降阶段,而自动驾驶的出现成为了破局点,使电动汽车话题关注度热度进入“第二曲线”继续增长。
自动驾驶接棒新能源电动,新势力造车话题热度不减持续发酵。
智能第一步,自动驾驶来开路
科技巨头们看中的是自动驾驶在未来万物互联场景中的潜力,电动汽车企业则是看到了自动驾驶落地的必然趋势。
无论是百度与吉利的合作,还是阿里与上汽的合作,目的都是想要将自动驾驶技术成为具体落地的产品。
科技巨头企业要做的是在将要到来的车联网场景中提前布局占领份额,唯恐在即将到来的时代变革中落人之后,无人驾驶技术在物流网络自动化建设和降低配送成本方面起到基石的作用。
阿里早在2018年就正式宣布开展自动驾驶业务,技术的研发方向是L4完全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级别越高自动化程度越高,阿里的目标不是简单的辅助驾驶而是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
阿里旗下的的“菜鸟ET实验室”,曾发布过可以在社区和校内进行末端配送的自动配送车“小G plus”和面向新零售场景的N型及M型物流无人车。
百度也在2015年就已成立了自动驾驶事业部,已研发有“Apollo”自动驾驶系统,2019年Apollo自动驾驶出租车队已在湖南长沙正式开启试运营, Apollo的L4级自动驾驶观光小巴阿波龙也在在北京海淀公园开始试运行。
自动驾驶技术的空间不只在于闭环空间,在国家的支持助推下自动驾驶技术将会在2021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这对于造车企业来说,未来汽车是否搭载自动驾驶系统将会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定的重要因素,从上汽和阿里、吉利和百度的合作中可以看出传统车商对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视。
而新势力造车企业对自动驾驶的重视更是不言而喻。
刚成立便融资百亿的“智己汽车”目标在2021年部分路段具备实现自动驾驶能力,致力打造城市自动出行全场景“零接管”的自动驾驶体验。
据天眼查显示威马汽车2020年9月拿到100亿人民币融资,威马称此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智能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等;在2019年3月,威马汽车宣布在四川省绵阳市打造威马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中心,致力打通威马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从研发到量产的完整闭环。
蔚来在2015年开始自动驾驶功能NIO Pilot的研发,蔚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成立有85000平方英尺的办公室容纳约400名员工,主要负责蔚来的自动驾驶、车联网以及数字化相关硬件的开发工作。
小鹏汽车出身于互联网,对自动驾驶极为重视,在国内和硅谷与圣地亚哥有300余人自动驾驶团队,其XPILOT 3.0硬件基础已达国内领先水准,目标在2022年实现面向城市道路的自动驾驶能力。
理想在上市前公布的自动驾驶计划是在2021-2022年实现NOA(根据地图导航辅助驾驶功能),2023年推出车型会标配支持L4级自动驾驶硬件,2024年让旗下车型均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其CEO李想称:当下拼命造车、卖车就是希望在2025年时能够获得一张自动驾驶赛道入场券。
造车新势力已经将火从电动烧到了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功能虽然是汽车智能化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并不是全部,智能汽车的未来将将拉开序幕。
智能物联的全新地平线
目前基本上各家自动驾驶功能都需要订阅购买才可以使用,这个功能的出现使汽车的属性发生了改变,汽车不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成了一个软件的载体。
传统汽车厂商将汽车售出之后的收费项目一般是配件的维修更换,是发生在线下的真实场景,而自动驾驶功能的收费是在线上完成,厂商通过开放使用权限使用户直接使用从而获取盈利。
汽车智能化接入互联网之后,科技和互联网的加持赋予了汽车实现更多功能的空间,如自动泊车、自动充电等功能。
汽车变得像是手机,成了用户新的互联网终端设备,而车机系统的未来或许也会出现如ios、安卓之流来平分天下。
对于企业来讲,平台系统的搭建有多重要看一下那些推动过行业变革的科技巨头或许就能明白,微软的Windows,谷歌的安卓,苹果的ios和Mac OS。
也正因此,说特斯拉像是苹果就是因为特斯拉的车机系统是自研的,像苹果的ios一样是封闭式系统,用户只能下载使用特斯拉开发或是已开放权限的应用。
通过不同系统来形成天堑,打造自身商业闭环实现盈利,是目前大部分自动驾驶系统厂商在打的如意算盘。
目前造车市场上的自动驾驶之战,争的或许就是系统占有率,企业可以在自身系统上衍生出更多的收费项目来获得盈利,智能汽车在互联网企业视角中成了一个必争的生态场景。
科技巨头们的战场从手机屏幕延伸到了汽车座舱。
从手机的智能化影响成就的互联网企业来看,汽车进入智能时代之后一方面带来的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汽车行业的冲击。
如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在新浪潮的冲击下也在摇摆自己的定位试图找到新的突破口,博世在电气化、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等技术上增加研发投入,推出了L1、L2辅助驾驶功能和遥控泊车辅助功能。
还有随着自动驾驶的浪潮的出现,涌出的传感器和计算芯片相关技术创业企业。
中国的AI芯片独角兽企业“地平线”就是由此诞生,地平线做的是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在2019年奥迪中国在北京郊区测试的L4级自动驾驶的编队中,自动驾驶的奥迪Q7上搭载的就是地平线的Matrix计算平台。
除此之外,地平线也开发有关于低速的无人配送小车和辅助驾驶业务,如果以智能手机行业比较的话,可以将地平线看做是一家做芯片的企业,也可以看做一家做app应用的企业,当然这么说并不准确。
但在AI和5G来临的当下,万物互联的重头大戏车联网对生态结构带来的影响和汽车智能化的开启,都使汽车不再只是一个出行工具,而是大型可移动的互联网终端设备。
在因新能源电动的出现带来的这场汽车行业变化中,传统汽车厂商、配件商、科技企业、都要在汽车智能化的到来时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最后的赢家不会只是电动车企业。
正如凯文·凯利说的那样:“在新世界里,企业家只要做好事就能得到回报。”
电动不是终点,自动驾驶也只是开始,这会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智能汽车出现的影响不会仅局限于汽车行业。自动驾驶只是智能化的基础功能,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新的生态中发现新的需求创造供给,那么智能汽车的未来就能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财经自媒体“蓝莓财经”,订阅号:蓝莓财经,个人微信号:615872972,转载保留版权,违者必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消费最前线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fei001.com/15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