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医疗机构,会雇佣一个没有医师资格证的“医生”?
这个“医生”,甚至还升到了主任的级别。
如此荒诞的,几乎只有在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情节,竟然发生在了现实之中。
去年5月份,一个小女孩在爱尔眼科做了视力矫正手术,戴上了角膜塑形镜。负责验光、配镜的医生,是爱尔眼科的视光科主任。
在医院里,“主任”这两个字,意味着经验和实力。
然而在爱尔眼科这里,这个任职时间超过4年的“主任”,在当时才刚刚拿到验光技师证,而且直到6个月后,才取得了医师资格证。
可笑吗?
但是那个小女孩却哭了。
佩戴了将近一年的角膜塑形镜后,她左眼的视网膜脱落,必须进行手术摘除眼球晶体。而且就算手术做成功了,未来也还有着左眼失明的风险。
12岁的小姑娘,正要去感受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却因为一个荒谬的现实,成了一个残疾人。
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这样的事故,在爱尔眼科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爱尔眼科医生误诊,抗疫医生艾芬视网膜脱落右眼失明
曝光这次事故的,是艾芬。
相信不少人对这个名字还留有深刻的印象。
身为疫情期间奋战在第一线的医生,她扛过了那场致命的灾难,可就在一切即将柳暗花明之际,因为在爱尔眼科医院做的一场手术,断送了她整个人生。
在疫情时期,因为长期佩戴护目镜和面屏,再加上要经常看电子屏幕的关系,艾芬觉得自己的视力下滑很厉害。等到5月份后,疫情逐渐被控制住,一线医生终于轻松了下来,于是她咨询了从三甲医院退休后,返聘到爱尔眼科的熟人医生。
她接受了这个朋友的建议,前往爱尔眼科做了晶体替换手术。然而在手术后,她的视力下降完全没有得到缓解,到了10月份,她右眼的视网膜脱落,近乎完全失明。
其实,她并没有如同爱尔眼科医院的医生所说,得了必须更换晶体的白内障。真正要做的手术,仅仅只是用激光加固一下视网膜。
只是激光加固手术的费用只需要几百元,而更换晶体,需要3万元左右。
可以说,这个熟人医生,完全是为了赚钱,罔顾职业道德,也不顾患者的身体健康。而最让人膛目结舌的是,不管是检查环节的医生护士,还是主刀手术的爱尔眼科副院长,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出真相。
整个医院,在赚钱的事情上有着惊人的默契。
事后为了拯救自己的眼睛,她前前后后做了整整三台视网膜手术。以至于到最后,她不仅连日常生活都受到影响,医生的工作也无法维持,只能在家休养。
被弄瞎了一只眼睛,又被毁了职业生涯,艾芬的愤怒可想而知。
也因此,面对同样是因为医生“误诊”,导致了病情恶化,致使眼角膜脱落的12岁小姑娘,她自然是坐不住的。只是估计连她自己都没想到,背后的真相,会比自己经历的更加荒谬。
一年不到接连发生了两起医疗事故,而且每次都和医生的素质有关,这对任何一家医院而言,都是不可思议的。
爱尔眼科好歹也是国内一线的眼科医疗机构,怎么就收纳了这么多“极品”医生?
2000多家眼科医疗机构受行政处罚,爱尔眼科被罚16次
其实只要是民营的医疗机构,都或多或少有点问题。
根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有超过2000家眼科医疗机构受到过行政处罚。其原因,除了常见的虚假宣传、夸大疗效外,最多的,就是使用没有相关资格的员工从事诊疗活动。
而本次的主角,爱尔眼科,在公开资料中,包括整改、问询在内,一共遭受过16次的行政处罚。
其中,2019年1月14日,因“使用未取得处方权的人员开具处方及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行为,和田分院受到当地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罚款1万元。
如果此次艾芬爆料属实,那么这位在2016年就挂名为,爱尔眼科桂林分院视光科主任的“无证医师”,很显然不是个例。
以营利为目的的民营医院,为了追求更多的盈利,从出现至今,始终都是乱象丛生。
许多民营医院里的医生,大都会被分配带有KPI性质的销售业务,迫使他们在选择治疗方式的时候,会刻意选择价格更高、周期更长的诊疗手段。
同时,因为相对来说收入较低,一些民营医院为了利润,会刻意雇佣薪酬要求较为低廉的医务人员,减轻工资成本。
就像那位去年才拿到医师资格证的主任一样,在医生的群体中,也的确存在着拥有相关医学知识和经验,但没有通过正规资格认证的情况。这一类人,在拿到资格证之前,身价必然也高不到哪去就是了。
只是以医生的职业特殊性,无证上岗,承担风险的不是医生自己,而是毫不知情的患者。就像艾芬和那个12岁的小女孩,好好的人生,忽然就毁在了无良医生的手里。
如此做法,与其说是资本的冷漠无情,倒不如说是道德的扭曲沦丧。
无关民营国营,只要是医院,首要任务都应该是治病救人。挣钱的门路那么多,为什么要来赚这种昧心钱?
所有的从业人员,还是再到阳光下,背一遍希波克拉底誓言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消费最前线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fei001.com/28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