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瑞幸相互残杀,库迪能“下沉”得利?

咖啡加速内卷,价格底线在不断拉低。

星巴克、瑞幸相互残杀,库迪能“下沉”得利?

文 | 鲸商

作者 | 萧杰

咖啡品牌越来越卷。

随着瑞幸、库迪咖啡的疯狂开店,十元以内就能喝到多种口味的咖啡。为了突破增长瓶颈,在很多县域 ” 下沉 ” 地带,都有了瑞幸和库迪的身影。

而星巴克和瑞幸已形成鼎立,库迪狂奔。其他咖啡品牌的生存空间被大量挤压。不少转型做咖啡的创业者,赔了几十万。

纵观咖啡行业,除了星巴克、瑞幸、库迪等有经验的玩家,还有 Manner、Seesaw 等专业玩家;李宁、邮局咖啡、中石化易捷等跨界选手;喜茶、奈雪的茶、CoCo 等新茶饮品牌。

行业内波谲云诡的形势,新老玩家竭力苦战的现状,让咖啡格局,似乎有些新变局。

瑞幸、星巴克的两强 ” 对垒 “

星巴克与瑞幸在一二线城市,已缠斗多年。

瑞幸经历了之前的财务造假后,再次迎来了快速增长。5 月 8 日,瑞幸咖啡 Q1 财报显示,其总净营收为 44.37 亿元,同比增长 84.5%;净利润为 5.648 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 1980 万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净利润为 6.169 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 9910 万元。

星巴克、瑞幸相互残杀,库迪能“下沉”得利?

瑞幸净收入增长,主要是由销售产品数量的增加、运营门店的增加以及每月交易客户数量的增加所致。瑞幸 CFO 安静也在电话会议中解释称,一季度的成绩,得益于疫情限制的解除和经济的逐步复苏,以及债务重组的顺利完成和海外投资者诉讼和解的接近完成。

在门店数量上,瑞幸门店数量达到 9351 家,远远超过星巴克中国的 6200 家。瑞幸 CEO 郭谨一还表示,今年上半年,瑞幸咖啡的门店总数将突破 1 万家,有望先星巴克一步,加入 ” 万店俱乐部 “。

瑞幸之所以加速开店,是想提升份额与品牌曝光。在经济效益层面,门店规模及覆盖率,会影响订单量及盈利能力,增加门店数量可以扩大销售额,但需降低成本,瑞幸才能提高经营利润率。

凡事有利必有弊。通常品牌快速开新店的时候,新用户未必会高频消费,但客流可能会被分流,通常单店月均交易数也会有所下滑。不过从瑞幸 Q1 的数据来看,其单店销售增长率还能迅速提升,没有受到新店开张的影响。这意味着新店对老店的分流影响较弱,还对原本市占率不高的位置,进行了补充。这对瑞幸来说,是好事。

就在瑞幸跑马圈地的同时,星巴克也发布了 2023 财年第二财季(2023 年 1 月 2 日— 4 月 2 日)财报。数据显示,截至第二财季末,净营收 87.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2%;净利润 9.08 亿美元,同比增长 34.66%。

其中中国市场,在经历连续六个季度的下滑后,终于实现收入近 8 亿美元,较去年增长 3%。上一季度,在星巴克全球同店销售额增长 5% 的情况下,中国区业绩惨淡——营收 6.22 亿美元,同比下跌 31%;同店销售额和交易量,均下降近三成。

而本季度的增长,为星巴克中国市场业务持续拓展带来了信心。星巴克 CFO 雷切尔 · 鲁格里表示,中国业务第二季度业绩恢复速度超过预期,标志着中国市场迎来重大转折。

从营收规模来看,瑞幸与星巴克中国还有较大差距。而从门店数量来看,星巴克则已被瑞幸超越。

星巴克在中国的 244 个城市中经营着 6243 家门店。2023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季度内净新增门店 153 家,较上季度增长一倍以上。星巴克此前为中国市场定下了 2025 年底要开出 9000 家店的目标。

当然,星巴克定位偏向中高端,下沉市场始终不是其目标,所以在开店数目上,星巴克敌不过瑞幸。而瑞幸咖啡也有着新烦恼。曾经的核心人物陆正耀和钱治亚创立库迪咖啡重回咖啡赛道,并且用瑞幸擅长的价格战来挑战瑞幸。

目前,中国咖啡市场已经形成了以瑞幸和星巴克为龙头,后方为库迪以及一系列咖啡品牌追赶的格局,一场微妙的竞赛正在上演。

库迪拼命 ” 复制 ” 瑞幸

咖啡品牌曾经的主战场一二线城市已趋于饱和。据德勤发布的《2021 年中国现磨咖啡白皮书》显示,2021 年一二线城市的咖啡渗透率已经达到 67%,咖啡在中国一线城市已经成了 ” 日常饮品 “。相较于国内一、二线城市已养成咖啡饮用习惯的消费者消费杯数分别为 326 杯 / 年和 261 杯 / 年,在低线城市,这一数据仅是个位数(9 杯 / 年)。

基于此,不少咖啡品牌把目光转向了更有想象空间的下沉市场。下沉市场的消费者正在被培育喝咖啡的习惯,根据美团数据显示,2021 年三线城市咖啡订单量同比增长接近 2 倍,四五线城市咖啡订单同比增长 250% 以上。

库迪咖啡,就是进军下沉市场的咖啡品牌之一。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梳理库迪咖啡新增门店的城市层级发现,库迪咖啡以 25.43% 的下沉市场 ( 除一、二线城市 ) 占比,微胜占比 24.07% 的瑞幸。

对价格战十分熟悉的瑞幸咖啡前董事长、库迪咖啡创始人陆正耀,在库迪的产品定价上与瑞幸贴身肉搏。比如,瑞幸的生椰拿铁卖 17.2 元一杯,而库迪咖啡的生椰拿铁卖 12 元左右。库迪还有 9.9 元的产品,新品价格也都在 15 元左右。

星巴克、瑞幸相互残杀,库迪能“下沉”得利?

最近,库迪咖啡还推出了 ” 百城千店咖啡狂欢节 “,六大系列、70 余款产品最低售价 9.9 元,邀请新用户还能 0 元免费喝咖啡。活动参与门店总数约 1300 家。这可以算是库迪咖啡创办以来营销力度比较大的活动。其直接让旗下 70 多款产品全部降价销售,最低降到试营业期间的 9.9 元,以便更接近下沉市场的消费水平。

此外,库迪咖啡先后成为阿根廷国家足球队中国区赞助伙伴、2022 年成都马拉松的总冠名赞助商。

集齐了性价比、砸钱营销等关键词的库迪咖啡,在全力追赶瑞幸。但在外界看来,照搬瑞幸老路无法在已趋于饱和的咖啡行业,杀出一条血路。库迪的追赶,更直观地表现在 ” 农村包围城市 ” 的开店路线上。

库迪咖啡创始团队虽具备一定运营经验,但咖啡行业已经今时不同往日。库迪咖啡曾喊出 3 年开店 1 万家的目标。而截至今年 2 月 16 日,瑞幸全国门店数量为 8339 家,尚未破万。

为了吸引加盟商,库迪咖啡为各省(区、市)域制定了营销方案。其承诺总部会给加盟商所咨询的区域,找网红统一宣传,由团队接触了一些本地吃喝玩乐方面的网红,为门店引流带货。

但也加盟商表示不赚钱。最近,库迪咖啡加盟商政策优化宣讲会上,库迪将补贴价格再次提升,由 9.5 万元提到 10 万元,但补贴门店有要求,必须是两家门店以上的加盟商,而且最多只补贴三家门店。

星巴克、瑞幸相互残杀,库迪能“下沉”得利?

在微博、抖音等平台上,关于库迪加盟 ” 割韭菜 ” 的内容越来越多。有加盟商估算了在四线城市的开店成本,不少网友跟帖回复,吐槽没赚到钱。

也有人表示,这张表还算保守了,水电费远不止 1000 元,还未加入通信网杂费。当然,也有人表示自己加盟库迪咖啡,赚到点钱。两极分化的说辞,让加盟商们不知该不该投入。

这背后,隐藏的是库迪咖啡的野心和焦虑。

降价下沉、出海淘金,咖啡卷向 ” 两极 “

为了争取更高的市场份额,探索未被填满的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各大咖啡品牌使出了浑身解数。

瑞幸推出多款联名产品,比如生酪拿铁 × JOJO,线条小狗 × 情人节带刺玫瑰 / 相思红豆拿铁、谷爱凌 × 蓝丝绒飒雪 / 瓦尔登滑雪拿铁,碧螺知春拿铁等。

更值得注意的是,瑞幸已初步建立起的规模效应,这种优势较难超越。其他品牌还在邹疯狂扩店,开得越多,亏得越多,或者难以盈利的路径,需不断有资本 ” 输血 ” 才能打得起价格战。而瑞幸已度过了靠砸钱换规模的阶段,并且在今年 3 月底,瑞幸还是出海,其在新加坡的门店已进入试营业阶段。

与此同时,4 月上旬开始,陆陆续续有城市消费者发现以 9.9 元 / 杯闻名的库迪咖啡开始全面提价。据其下单小程序显示,所有产品均已提价 2 元 / 杯 -7 元 / 杯不等,最便宜的美式已提价至 11.9 元 / 杯,生椰拿铁、星尘燕麦拿铁等热门产品则已涨至 16.9 元 / 杯。

星巴克、瑞幸相互残杀,库迪能“下沉”得利?

另一方面,低价市场必然会出现大批竞争对手,甚至模仿者。

此前,蜜雪冰城在原本的供应链、门店优势上,推出了平价咖饮子品牌 ” 幸运咖 “。其凭借 5 元一杯的现磨咖啡在全国攻城略地,目前已开出了 1900 多家门店。

甚至单杯咖啡价格在五元左右的小咖主、爵渴咖啡、 Cubic Coffee 三立方咖啡等品牌,也在疯狂争夺下沉市场。

这片蓝海还吸引了众多品牌做起跨界生意。肯德基、麦当劳、CoCo 都可等品牌纷纷加入了低价咖啡的行列。

此等商机,让众多投资人开始寻找优质项目。比如成立于 2021 年的小咖主,于近日完成了 1 亿元 A 轮融资。由鹿角巷创始团队打造的 Ao Tiger 虎闻咖啡以 “10 元拿铁 ” 出道,也获得了来自梅花创投的天使轮融资。

总之,要打得起 ” 价格战 “,还得靠供应链,低价咖啡的未来拼的还是品牌的供应链实力。尤其是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茶饮品牌,或在咖啡行业沉淀多年,有供应链资源的品牌。

长期来看,随着低价咖啡品牌越来越多,单纯的卷价格或许难以留住消费者,而那些除了价低,还能做到产品优质,有创意和调性的品牌,才能长久的吸引消费者。

本文《星巴克、瑞幸相互残杀,库迪能“下沉”得利?》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消费最前线立场。

(0)
授权转载的头像授权转载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3年5月9日 下午6:03
下一篇 2023年5月12日 下午2:3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